《泰山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校园情怀

   期次:第18期   作者:张鹏   查看:363   

  蓦然回首,我与泰山学院结缘已经十五年。这所依山傍水的校园,承载了我读书治学的梦想,让我置身其间,呼吸着书香和青春的气息,在朝晖夕阴之间走进课堂,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这所校园,见证了我教书之余的阅读、散步、考博的青葱岁月。山光水色,一草一木,无不渗透了我上下求索的身影和不断的自我超越的艰辛步履。

  2003年秋季,硕士毕业后,我来到泰山学院教书。那时,深感自身的学养还远远不够,需要充电和提升。我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阅读专业书籍,浏览社科期刊,反复琢磨大量的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精华,一次次地做历年来各高校考博英语真题。时光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一天天远去,这种亦教亦学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天道酬勤,我如愿考上了上海大学,开始了三年的博士生涯。那一段时光,仅仅在寒暑假才回到泰山学院,暂时褪尽大上海的喧嚣繁华。我常常在安静的夏夜站在图书馆前的未了湖畔凝视天上的闪闪繁星,或在大雪飘飞的寒假里一个人在校园的甬道上漫步。泰山学院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一下子从书山学海中返璞归真,返回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适宜静心阅读,更适宜潜心治学,这里远离了尘嚣和浮华,让人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聆听远山的鸟鸣和内心的声音。顶子峰的重峦叠嶂,给人排闼送青的豁然开朗;天光云影共徘徊,自然和人文随时可以赋予这里的书声琴韵以灵悟和豁达。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对于泰山学院的师生而言,沐浴着钟灵毓秀的山光水色,发奋读书,专心致学,即是生命的起舞。
  博士毕业至今已近十年,岁月在从家属区走向教学区的路上一天天远去。我也渐渐步入人到中年的心境,眼前的莘莘学子的年龄,已经与我的大儿子不相上下。我竟然拥有了与他们的年龄一般的教龄。不得不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依然不变的,是每日的散步和夜读,我曾多次与学生一起从闭馆后的图书馆一起步履匆匆,行走在夜色阑珊的校园里。感受莘莘学子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少年壮志当拿云”的豪情。每当去外地的高校参加学术会议,当会议的主办方介绍与会嘉宾时,我的名字前总会出现“泰山学院副教授”几个字,我知道,这是我与这所校园的永远的结缘。事实上,一旦离开这所校园,每一位师生的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都是这所校园最亮丽的名片。在法国梧桐绿荫匝地的柳溪路上,在莘莘学子熙熙攘攘的求真大道,在波光粼粼微风习习的未了湖畔,在手不释卷专心致志的图书馆,在校本部通往南校区的通勤车上,我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这所欣欣向荣的校园息息相关。
  夜晚散步时,这校园是一幅婆娑美丽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山峦和湖泊的呢喃与细雨。没有月亮的夜晚,我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校园外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静谧的和谐气氛。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喜欢走在绿树夹道的校园甬道上,我喜欢看草坪上偶尔爬过的刺猬,也喜欢远山明媚的轮廓。当然,这所校园与山光水色缱绻缠绵的融合,才是我与之心心相印的根源。我深知,对于视自然为上帝的文学爱好者,这所校园于我而言,是一个奢侈的存在。因为,徜徉其间,我常常会幻想自己成为天际的沙鸥。
  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格和境界。在我们心中,泰山学院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山光水色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师生教学相长谈心论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高处,才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们祝愿泰山学院乘风破浪,前程似锦!

泰山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0934次访问,全刊已有485176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