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形态教材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材建设的新方向

   期次:第10期   作者:于亚楠  教师教育研究院李高建   查看:2051   


教材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任。2021年10月,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而新形态教材符合新时代教材建设前进方向和目标要求,是教材建设的新方向。

什么是新形态教材?

新形态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VR/AR技术、虚拟仿真、二维码等技术,将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等资源融合,精准服务教育教学和社会培训的教材新形态,是当前最为广泛的一种教材类型。

新形态教材具有新颖性。新形态教材结构新颖、呈现方式多样,打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在确保教材体系完整性、教材知识点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发建设丰富、多元的数字化资源,以及提供交互式、移动式的灵活便捷在线服务。

新形态教材具有交互性。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将教材资源和平台资源有效结合,快速建立起自己的SPOC课程,按照课前自主、课中互动和课后拓展等环节组织教学,构建“纸质教材+SPOC+混合式教学”的教学体系,实现数字化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资源三者的深度有机融合,有效整合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全过程。

新形态教材具有动态性。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动态资源更新理念,在纸质教材总体形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变化,及时对数字化资源进行调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实现教材的动态更新,保证教材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为什么要加强新形态教材建设?

落实国家政策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和数字资源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日益增加,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提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相关学科紧缺教材,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需要,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特性需求,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高等学校新形态教材。《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中从国家层面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进行了全面统筹规划,明确了教材编写、审核、出版、选用等几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成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持续改进的重要动力,为教材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地方应用型大学承担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满足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不断驱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业态、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群不断被催生,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方应用型大学要积极对接地方产业结构发展,及时将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补充到教材,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教”改革、健全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普及化阶段,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下的教育教学变革等等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变革来达到高质量发展,从而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等进行高度优化,要有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教育部把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纳入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指标和质量监管系统。而教材在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必须结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教材建设改革创新。

如何建设新形态教材?

落实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教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教材除了发挥知识、技能和素质传授载体的功能外,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立德树人贯穿教材建设全程。

1.教材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

教材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应用型大学教材知识、能力和价值培养都要体现国家意志,必须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前提,要坚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教材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建设的始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劳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并融入教材建设,通过高质量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将个人追求和奋斗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伴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材思政要体现系统性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统筹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公共基础教材中要融入思想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方面元素,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法治意识和审美能力。专业课教材中要融入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元素,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实践类教材中要融入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元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材建设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材的使用者。教材建设要立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将立德树人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规格,贯穿融合到教材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为,增强教材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强化多元合作,组建协同创新教材编写团队

1.组建高水平多元协同创新编写团队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实际需求,体现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应用型大学教材建设需要通过整合行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充分吸引多方面人才,参照《教材管理办法》中对教材编写队伍的标准,组建由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出版单位等优秀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审队伍,通过共同研究、共同规划设计、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资源、共同审核发行等全程协同创新方式开发教材。

2.做好团队的管理工作

教材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负责教材总体质量,参编人员对所编写内容负责。要对教材编写团队成员进行严格筛选,根据编写任务分工进行针对性地培训。编写团队要对教材建设进行充分论证,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清单,责任到人。建立定期研讨机制,针对教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讨,并通过立项方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激励措施,通过“课题研究+评优评先+职称(岗位)晋升”等组合式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教材编写,教材建设要配套专项经费,将教师参与教材编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做到教材与资源一体化建设

1.做到课程、教材与资源建设一体化

教材内容选取要紧紧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四新”内容及时融入教材,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功能,实现教材内容与资源建设一体化、教材与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学与学习过程一体化,做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适应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数字化时代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助力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

2.开发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新形态教材资源架构要以颗粒化资源为基础,聚焦教学难点和重点,将相关内容碎化成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元的颗粒化资源,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动画、VR/AR技术资源、教学案例、课后思考、自测习题以及试题库等资源呈现,对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计,整合行业企业一线典型工作任务、经典案例、操作流程、行业企业标准等优质资源。

教材建设要强化产教融合

教材建设除了需要紧跟产业及技术发展进程,结合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等相关要求,还需依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或真实生产任务,重构教学内容,将企业的标准规范、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环境、规章制度、职业文化等融入教材,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及时融入行业企业“四新”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提高教材内容产业跟随度,也要将企业技术、规范、案例等融入,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最新发展现状。

同时,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应用型大学教材除了知识传授外,还需要从企业生产实践出发,融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内容,设计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项目,改变传统学科化的章节编排形式,适应探究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

总之,新形态教材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教材建设的新方向,是新时代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应用型大学要紧紧把握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要求,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扩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态教材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各环节教学活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推课堂革命,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泰山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335次访问,全刊已有488443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