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国冰北国冰城的绿色风情
的绿色风情

——《烟火漫卷 烟火漫卷》中的自然书写 中的自然书写
   期次:第6期   作者:张  鹏   查看:228   

迟子建长篇小说《烟火漫卷》是继2015年《群山之巅》之后的又一长篇力作,2020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一部在北国冰城的城市烟火之中,叩问天地、历史、自然的多重视角的长篇小说,迟子建以此奉献给自己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的都市哈尔滨。迟子建生长于北国的山光水色中,以小说的景致烛照写作的光辉。她那貌似漫不经心的篇章,醇厚质朴,玲珑剔透,不苛不饰,性情毕显,她对北国冰城的描摹,是女性思绪和自然性情的完美结合。小说集中描述了一个松花江畔哈尔滨的历史和现实,那些感人肺腑的人和事,通过作者精心的梳理,洋溢出一种令人叹息的委婉和感伤;而那些书写自然、季节、河流、树木、花鸟的细节,带着人性温度的奇思妙想,被巧妙地嵌合在作者仰观俯察的生命历程中,小说使我们看到,一个地方和一种绿色风情、自然物候、生物物种的延续有着隐秘的联系,一种有富含精神感染力的小说写作,也往往是朝向泥土和大地的一次精神扎根。迟子建对大地情怀的检索,对细小动植物的敏感,对松花江畔的温情和敬意,坚定地向我们重述了大地伦理的精神纽带对人类生活的微妙浸润。

虽然写的是都市,但字里行间却氤氲着自然的气息和缱绻的乡愁。

“无论春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上卑微的生灵。无论寒暑,伴着哈尔滨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尘中唱着夜曲的人们。”迟子建对日月星辰和江河大地的感情,对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回荡着自然的韵律,也为主人公们的生死疲劳提供了地气充沛的舞台。迟子建的自然情怀有一种惯看秋月春风的沧桑,里面藏着细腻的自然物语,也有目睹自然生态恶化之后的忧伤。那些来自泥土的的经验,文雅素朴,所敞亮的自然细节,却既明丽又温暖。她以空灵清澈和直抒胸臆的笔墨,书写河流与树木的生态意义,以日常的体悟,描绘大自然深藏不露的皱折,并持续叩问大地深处蕴藏的生机与活力。她不断与自然事物零距离接触,柔情深挚而不虚美,直白但存着庄重,因而显示出广阔的气象。

哈尔滨因为松花江的滋养而钟灵毓秀。一年四季,松花江滋润着江边的花草,也哺育了哈尔滨人的性格禀赋和精神气质。江边的白桦林和鸟雀,演奏出精彩的乐章。

“一座城市有一条江,等于拥有了一册大自然馈赠的日历。对于哈尔滨这样的都城来说,这日历就是一部四季宝典。每日清晨翻动它的,是风霜雨雪,以及依托这条江生息的人们。”这样的句子,才锋所向披靡,文思汩汩滔滔。全篇有北方城市气息,语言也像北国风光的简净隽永。城市的历史,河流的命运,自然的认知,植物的记忆,见证的是日新月异的大时代的自然景观和生态面影。松花江畔,鹰击长空,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迟子建展示的松花江,是哈尔滨的孕育者,灵性十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为地处北国,无霜期短,气温低,冰冻期漫长。

“松花江刚封江时,没有雪的铺垫,薄冰透射着河床,它是青白的;冬深之时,一场又一场的雪,像是给松花江献上了层层叠叠的哈达,使它泛出凝脂般的银白色光泽。而清明一过,融冰开始,这册日历就到了最难看的时候,斑驳陈旧,残破不堪。但不要紧,和风与暖阳并驾齐驱,会加速松花江解冻的进程”。迟子建涉及松花江一年四季雨雪冰霜的文字语言汪洋恣肆,如大河波澜壮阔。

“理深者不止于时用,文华者不止于咏歌”,小说中的自然叙事如此华美又如此简练,如此凛冽又如此风情万种,明明有千里冰封的寒意,文心仍能轻盈地飞翔。河流的冰封与解冻,鱼儿们的自由游弋,两岸的灌木与乔木,姹紫嫣红的绿色植物绽放的花朵,为文章的情怀增添了绿色的亮丽。

迟子建为自己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写作,准备了丰盛的个人经验和精准的自然细节,她的敏感多思连同她对大地河流的省察,构成了她的小说质感和那些充满灵性的心灵物语。天人合一的生活,一花一草的绿意,无法遏制的审美冲动以及不断闪现的温暖和自然气息,正如她诚恳地说出个人的北国生活经验,同时又想成为这种经验的记忆者。尽管她的情感还过于直白,她对冰城的诸多看法也需进一步深思,但她的质朴和真纯,展现的正是当下文学界极为珍贵的大地伦理。

泰山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698次访问,全刊已有488756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