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摘要:一、课程简介“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作为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本课程所具有的思政教育潜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工程思维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等思政教育元素,在春风化雨中让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情怀及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以创新能力为导向,围绕产品设计核心问题,进行“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式设计,形成多元立体互动式课程模式。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如图 1)图 1 教学目标(二)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时坚持“互联网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相融合,构建系统的翻转教学思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如图 2)图 2 教学思路构建(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小组讨论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情景再现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见表 1)(四)特色说明1. 准备充分,内容丰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建设“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形成师生、生生实时交流的互动平台。线下教学答疑解惑,展现人文情怀,使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同时得到思想的升华。(如图 3、图4)图 3 教学平台与工具图 4 超星教学平台课程资源2. 问题驱动,启发思维。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若干个课堂讨论题,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效果良好。3. 科教育人,协同育人。教学过程当中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板块,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三、课程思政设计及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使思政教育与设计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教书育人功能。(见表 2)(一)领略中国智慧拓展设计思维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古为今用”,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树立行业自信。比如在讲解仿生设计的定义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中国古代发明-锯作为案例,讲述我国古代的发明家鲁班发明创作的过程。学生能从先辈的创新事迹中受到启发并汲取力量,鼓励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既要创新,更要遵循科学规律。(二)传承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对设计行业技术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注重传承传统美学思想。在“本土化设计”知识点讲解时,可举例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设计案例,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分析作品的设计理念及创新设计流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特质在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激发爱国情怀。(三)知行合一培养设计能力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现状调研、主题汇报、产品创新设计和视频剪辑等学习活动渗透德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深入挖掘泰山文化丰厚的德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弘扬泰山文化,开展泰山“挑山工”形象主题海报设计及文创产品设计、“我爱我的家乡”土特产包装设计等实训,用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品质铸造泰山学子的精神特质。四、教学效果与反思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从三方面改变了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改变生活的意义,提升了课堂“温度”、教学“高度”和学生“热度”。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有效融合,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盐”融入专业课的“水”,使之入水有味而无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专业课教师,我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与探索,让“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更有深度与温度。

泰山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666次访问,全刊已有488337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