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朴实的道白 美丽的诗篇

   期次:第6期   作者:李树全   查看:128   

当我们还伫留在李玉洋校长《那些年那些事》所呈现出来的新奇世界面前,为其书写的散文击节叹赏并深思回味时,没想到他又一次华丽转身,奉献出了《故园道情》新的诗集。向人的主体世界乃至无意识领域进行深度开掘的一部厚重、淋漓、清新活泼、热情洋溢的诗集。二者之间的衔接是密切的。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部诗集文学作品,从1987年6月到2016年6月的写作,再到2020年反复提炼、出版,是他三十多年的收获。既有童年的乐趣、成年的见闻、中年的感想、五十岁后的人情世故,内容丰富。在工作之余,百忙之中,能坐下来,静心写作,作为一名高校领导者来说,难能可贵。

诗是无形的画,诗传画中意。《东平湖区所见》:玉田万顷荡清波,网围纵横菱角多;水鸟飞落觅食忙,船儿往来唱渔歌。芦苇深处藏鸟窝,鸟儿往返不停歇。《剜荠菜》:春在垄头荠菜花,乡间野味实堪夸。《小满》:南风吹拂小麦黄,家家户户备场忙;地头麦香醺人醉,今年多打几成粮。这些喜闻乐见的见闻,成了作者笔下的素材。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采。这部诗集的出版,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高校管理者,有很深的情怀,爱国、爱校、爱家乡,体现了其创作的丰富性和多面性。《建党九十周年感怀》:红歌起处征途新,党心凝聚万众心;老幼男女齐努力,铸我中华盛世魂。《圣地井冈山》:飞车千里到井冈,猎猎旌旗蔽空扬。松林竹海连山翠,红枫点点傲严霜。表达了作者祖国强大,我们自豪,我们歌唱的意愿。

诗是诗人的杰作,不但自己欣赏,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来读。读的懂,学的通,思想上有收获,感情上有共鸣。在诗情画意中,生活的更有乐趣。他在给孩子的诗中,既表达了对儿子儿媳的嘱托,又表达了对他们的牵挂。这就是人情和长辈的厚爱。是透明的、有温度,掏心窝子的话,不能说字字如钉,但拳拳之心可鉴也。

作者为何对乡村文学领域倾注如此多的热情和精力?其实他心里一直有百姓群众存在。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作家自身的一颗滚烫的心。对家乡日久生情,不仅因为熟悉而认同,也因为这个地方日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充满着善意、善念、善行、善治,是心灵可以安放的地方,正所谓“此心安处是我乡”。

作者热爱生活,精心耕作,这份礼品奉献给读者,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过去的留恋。虽然我们这些人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再也走不到原来的路。但是,我们曾经有过生活的经历,有过那个年代的生活乐趣。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过程,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工作起来更有干劲,生活起来有滋有味。为和谐社会增添光彩。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我不懂诗歌,只是在阅读中,漫漫地有所了解,有所进步。但从字里行间中,懂得了更多,明白了很多事理。就好像老牛吃了草漫漫地反刍一样,越嚼越有味道,越嚼越有营养。读这本书,就像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陶冶了情操。从这部诗集中,我看到了诗人心灵纯真透亮的本色。这些充满了新奇、想象的诗篇,正是从一颗晶莹剔透的心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纯净而发乎天籁。如果具体一点说,在这部诗集里,有绮丽的想象,有丰富的联想,有生动的比喻,有澄明的境界,这一切让诗集充盈和荡漾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每一首诗都是用心之作。

泰山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701次访问,全刊已有4887576次访问